金融新未来
Acrobat Distiller 10.1.0 (Windows)
application/pdf ICBC uuid:13148ee8-aa0f-419b-98f0-693193f505a3 uuid:321858a9-f594-49e2-aea8-a562d6c29078 9
endstream endobj 101 0 obj >stream 2012-06-13T16:49:46+08:00 2012-06-13T16:49:46+08:00 2012-06-13T16:49:46+08:00 Adobe Acrobat 金融新未来 Pro 10.1.0 application/pdf uuid:d8889884-9ff4-490f-a852-0a980c75d247 uuid:86e4e873-3792-4fb9-9dc7-35aa5febbe85
Adobe Acrobat Pro 10.1.0
Adobe Acrobat Pro 10.1.0
endstream endobj 133 0 obj >stream hޜб�@ �W�w�k. �.���qQ#:������A\�?\�?%����S$M�d�%O!Q��"�ā������ ���\P�m i2����^����i�f�]I|~n_ ��B*0�[ �.��stream h�264�P0P���w.JM,���sI,I�p�22046�041�4511�6�P70Pׄ��/�pL�OJUpL.�OJ,Q(�W04�3�3����O�oPqJir*>3B2KrR54�� v,+� endstream endobj 135 0 obj >/Filter/FlateDecode/ID[ ]/Info 3158 0 R/Length 508/Root 金融新未来 3160 0 R/Size 3159/Type/XRef/W[1 3 1]>>stream h��ӻkQ��;�I�b`S�J�FA;_����V���"���B�A!���`m �X�����(b+����s� sK�o��3�/OCGs[3167 0 金融新未来 R]>>/StructTreeRoot 230 0 R/Type/Catalog>> endobj 3169 0 obj >/Encoding >>>> endobj 3170 0 obj > endobj 3171 0 obj > endobj 3172 0 obj > endobj 3173 0 obj >stream 2013-09-23T16:26:59+08:00 2013-08-14T09:54:47+08:00 2013-09-23T16:26:59+08:00 Adobe Acrobat Pro 10.1.0 application/pdf uuid:86d4726a-5c9d-4c2c-a45a-a37e02b9cfa4 uuid:236d2e9a-1c84-482d-ab37-97f2d82ea356
七大技术持续定义金融科技的未来
分布式账本技术(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简称DLT)是构建生态圈金融的另一个重要技术,其中的关键技术如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零知识证明(Zero Knowledge Proof)和分布式数据存储和交换成就了如数字钱包、数字资产、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简称DeFi)、非同质化代币(Non Fungible Token,简称NFT)等应用;跨链技术则致力于解决部署了不同区块链的企业之间基于链的交互问题。
在国家和地区层次上,我们也看到DLT对政策和法规的影响,按国际清算银行(BIS)在2021年初的调查,约6成的央行表示他们正在对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简称CBDC)做研究或测试,其中,中国人民银行的电子人民币更达到了试运行的阶段,向世界展示了电子货币为金融业带来的冲击和机遇。
- 实现基于区块链的即时交易结算;银行纷纷通过智能合约,同时使用数字货币结算交易的抵押品和现金部分,来实现基于区块链的即时交易结算。
- 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促进交易处理、证券借贷和股权结算;测试真实情况下区块链上的基金交易,包括利用区块链提高跨境销售的效率和可扩展性;借助区块链平台上的数字抵押品记录交易证券,更高效、透明和安全地管理资本;以及进行交易后股权结算。
- 建设数字资产交易所,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分布式账本技术能力,包括代币化(如未上市公司、私募股权基金)、数字货币兑换(如法币和加密货币之间的即期兑换)和托管服务(如代表客户托管加密密钥)。
- 搭建零知识证明的身份确认生态体系。简化确立身份所需的各项步骤,并帮助消费者利用他们同意共享的、来自合作机构的信息,通过在线、面对面或电话方式验证自己的身份,高效的获取健康记录、政府服务等。该系统使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安全且秘密地与服务提供商共享消费者个人信息,且仅共享每个唯一交易所需的信息,所有信息仍保留在可信数据提供商的服务器上。
- 去中心化金融(DeFi),作为金融机构的“替代品”,为去中心化的非托管应用生态系统,通过自动生成的确定性协议取代中介。可以不依赖受集中管理的金融实体,就可获得贷款、投资或交易金融产品。去中心化金融采用确定性智能合约,能够消除交易对手风险,并将去中心化和淘汰寻租中介而节省的成本回馈给去中心化金融的用户,同时保持实时透明可以提高市场效率。
3云计算:敏捷化、高弹性、微服务的云原生优势更受重视
从技术趋势来看,一是边缘计算和边缘云进阶为独立门类;从边缘端到数据中心到云端,这样的区隔与发展逻辑,已经逐渐在多个行业中被认同,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AI等交互协同,在新零售、医疗、工业园区、智慧城市以及工业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加速了边缘云的发展和进步;二是容器云激发云端创新;公有云厂商大力推进容器技术云上落地,促进了PAAS层云交付模式的敏捷创新;容器即服务(Container as a Service)的云平台构建,也成为一个云原生发展焦点;三是AI与云的深度结合;AI云平台在图像、声音、医疗影像识别等领域应用越来越深入,AI的深度学习、算法等技术,借助云平台可以更好地为更多领域的用户提供服务。
4物联网:万物互联构建全新诚信体系,与金融融合潜力无限
5开源、软件即服务和无服务架构:让企业利用新技术快速创新而不需要担心技术运营和基础架构投资
- 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让企业随自身发展和需求应用有关的软件而不需要维护和拥有软件;
- 无服务架构(Serverless architecture)允许企业专注于客户体验和业务逻辑的相关开发,同时不需要对计算和存储之类的服务预留用量,如果代码没有执行就没有收费,通过弹性扩缩,既没有闲置损耗,亦可提高团队的开发效率;
- 开源(Open-source)是一种通过技术社区开发,源代码可以任意使用的软件,企业可以在开源软件的基础上开发企业软件,麦肯锡也在2019年发布了数据分析的开源项目Kedro。
6无代码开发平台:无代码和低代码方式重新定义程序开发
无代码开发平台(No-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简称NCDP)是可以让程序设计者及一般用户不用传统程序设计语言即可以开发应用程序的开发平台,使用的是图形用户界面(GUI)以及组件。
7超自动化(Hyper automation):流程机器人(RPA)等自动化技术继续代替人工
金融新未来
彻底地去金融化,金融科技的必然
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概念正在土崩瓦解。在很大程度上来看,我们口中所提到的金融概念,多半是传统的金融概念,即投资、理财、保险。事实上,经历了互联网时代的洗礼,特别是随着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金融的概念业已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现在的金融,早已不再是投资、理财和保险这么简单,而是开始被数字、数据以及衍生于两者的新功能所代替。
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方式开始被重塑。以往,提及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投资的方式来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这就给人一种错觉,即,人们简单地认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必然是需要通过投资的方式来实现的。于是,他们认为的彻底的去金融化,其实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是相悖的。
金融的功能正在发生一场颠覆性的变革。从底层逻辑来看,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撑功能是没有改变的。值得注意的是,一场全面的、深度的金融功能的嬗变,正在发生。传统时代,金融玩家只需要给实体经济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即可,他们不会再关注其他。然而,现在,他们需要给实体经济提供的是一种全天候的,多维度的产品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于实体经济的完整助力。
大变局下,金融的变革之道在哪?
数字新形态的孪生。可以肯定的是,金融行业将会和其他的行业一样发生一场深刻而又全面的数字化变革。我们看到的的数字货币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金融本身的内在环节和流程,同样将会发生一场深度变革。现在,以人为代表的有形的金融流程和环节见识被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将会是一个以数字和数据为主导的金融新形态时代的来临。
服务实体方式的探索。的确,金融的意义在于服务实体,赋能实体,但是,服务实体的方式却是一直都在发生改变的,特别是在数字时代,这种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除了赋能和服务的「工具」变了,赋能和服务的「角度」,同样也需要一场深度变革。
商业模式的创新。如果没有创新的商业模式作为支撑,那么,大变革时代的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是无法跳出传统的发展模式的。因此,创新金融服务实体的商业模式,关键是要摆脱传统时代的收割思维,或许,才是保证金融可以进入到新发展阶段的关键所在。
结语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每日一文,长期专注行业研究,提供深度思考与硬核干货。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金融新未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