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投资理财新模式
5月5日至5月7日,《机警理财日报》将陆续发布银行理财发展的七大关键词,本期关键词为“创新”。如需下载报告全文(超100页),请扫描文末二维码,联系南财理财通研究助理。
在“创新”这一年度关键词下,南财理财通课题组选取了资产投向创新方面的公募REITs主题产品、投资热点创新方面的碳中和主题产品以及产品模式创新方面的最短持有期产品进行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筹建专题研究】
伴随资管新规、理财新规以及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发布,中国银行理财业务进入到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对于理财子公司的业务模式与发展方向,各家银行所持态度各有不同,但将金融科技作为提升理财子公司业务效率与质量的重要手段已是业内共识。依托于数据平台与丰富的数据应用,灵活支持经营决策、投研分析、精准营销等多领域业务创新与提升运营效率,并进一步强化理财子公司与母行间的战略协同与风险隔离。本篇作为《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筹建专题研究》系列文章的数据应用篇,将为您解读理财子公司在数据平台与数据应用规划上的考量重点。
1. 数据平台的建设目标
2. 数据平台的建设思路
一是架构设计的依托。在数据平台架构设计、数据标准设计、流程设计等方面,依托于母行实操的成熟科技资产,最大程度的承接母行优势、缩短信息科技建设周期。
二是组件应用的依托。在母行现有理财业务应用的基础上,从投资、研究、交易、估值等功能上考虑经营决策、投研分析、精准营销等多领域的数据模型设计与数据应用场景。
三是资源集成的依托。考虑在客户信息集成与共享规划、渠道相关系统的集成与规划、财务系统接口规划、额度与风险数据共享等方面的规划。
一是多租户模式。在母行数据平台上构建数据仓库外的资管数据集市,采用多租户的方式,实现对基于MPP的资管用户数据、基于Hadoop(如Apache/CDH等)的资管用户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利用母行数据应用平台和工具快速的构建资管数据服务平台,实现对资管数据、资管功能的控制和管理。
二是隔离模式。常用的隔离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逻辑隔离做控制,以文件目录隔离的方式对内外部数据进行控制管理,不需要额外做数据迁移;另一种是物理隔绝,能够实现完全独立、隔离效果最优,但涉及较为复杂的数据交互。
三是权限管理机制,合理划分设置需授权的数据访问区域,控制数据平台用户对资管数据的访问权限。
一是组织架构协同,结合监管要求以及资管公司数据管理的要求,资管数据平台应构建相应的数据管理组织架构对接母行数据管理的相关组织部门,同时内部区分业务与技术对数据开展管理工作。
二是管理流程协同,在数据管理流程上与母行协同,遵循母行的规范、模板和通用流程,制定资管公司自有的数据管理流程。
三是管理内容协同,承接总部产品的定义规范要求和遵循监管要求对产品分类规范,细化资管公司自身的产品定义,明确产品适用范围。同时将资管公司对一二三级分类的要求反馈给母行,进行全集团的统一和发布。
四是数据平台协同,在数据平台架构设计、标准设计、数据服务接口设计、数据应用开发设计上与母行协同,在与母行保持方向一致的基础上结合子公司特性进行差异化规划和建设。
谁将引领中国互联网理财走向未来?
理财顾问模式。这是国际上最流行的互联网理财模式,包括机器人顾问(Robo-advisor)和远程投顾(remote financial advisor)两种。它们的目标客群都是大众富裕和富裕人群,具备一定的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对资产配置和投资顾问服务有基本的了解。机器人顾问的目标客群是其中倾向于接受纯线上渠道服务的客群,通过简单的风险测评和投资目标规划工具,为投资人组建以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为基础的投资组合,并实现自动再平衡。这类平台的价值主张在于让那些被传统金融机构疏于服务、没有专属投资顾问的客户,也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年管理费千分之二到五不等,一定金额以上甚至全部免费)享受简便的顾问服务。
专业交易模式。其实这才是互联网理财的鼻祖。早在十多年前,美国等成熟市场的折扣券商就开始搭建低成本的、供客户自主交易的线上交易平台。其目标客群是对二级市场和基金交易有主动投资意愿和能力、风险承受度较高的专业投资人,主要的价值主张是交易功能强大、平台使用便捷、使用成本低廉,以及能够提供研究资讯、投资者社区、融资和流动性支持等广泛的增值服务。此类平台的盈利来源包括平台使用年费、交易佣金、融资利息、信息服务手续费和广告费用等等。
第一,做好客群的选择和聚焦,切忌囫囵吞枣。对于互联网企业,其自身的存量客户究竟是以富裕和高端人士为主,还是以广大的普通和大众富裕人群为主,究竟是倾向于被动的“傻瓜”投资、听取投资顾问建议还是专业投资交易,这些对平台模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究竟是聚焦传统的中高端客群,还是利用互联网平台打入中低端市场,也需要有取有舍。只有在充分的客户调研和测试基础上,为目标客群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才有可能差异化制胜。
第二,做好产品的筛选和组合,切忌多寡不均。如果投资产品选择太少、太单一,平台难免显得过于单调,乏人问津。如果投资产品选择太多、太繁复,平台又会显得过于臃肿,大部分投资者无所适从,客户体验不佳。理想的状态是既实现投资品种齐全(产品线足够广),又能够在每个品种内对产品进行优选推荐(投资见解深)。对于平台而言,一个优秀的CIO(首席投资官)及其带领的投研和产品团队非常重要。沿着投资研究、产品筛选(含风险评估和把控)、产品引进、组合配置、业绩检视这一链条进行“流水线”作业,才能满足业务规模增长和风险管控的双重要求。
第三,设计好盈利模式和路径,切忌无的放矢。绝大多数互联网理财平台怕向客户收费,认为互联网逻辑就是先让利获客,再相机而动。但是在理财领域,尤其针对有一定投资经验和财富基础的大众富裕和富裕人群,这样的思维恐怕是行不通的。这里的关键词是“物有所值”。如果平台能够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投资建议,为客户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和优越的投资回报与风险组合,那么自然有能力打造多元化的盈利模式,而不是仅仅依赖于的交易与产品销售佣金。
作者在此诚挚感谢同事蓝兆君和Raphael Bick对本文的贡献。
方溪源为麦肯锡全球董事,他也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负责人,常驻香港分公司。本文是《麦肯锡中国互联网金融观察》系列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