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与黄金的角色
历史上黄金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担当过本位货币。1971 年, 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宣告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下金汇兑本位制的瓦解,黄金就此走上非货币化的道路。其实在此之前,黄金的货币功能已经逐渐褪色,即作为货币最为重要的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功能逐步丧失。但在金汇兑本位制下,35 美元可以兑换1 盎司黄金,黄金通过与美元之间的固定比价关系依然发挥着货币的部分功能。1971 年后,美元本位制逐步得以确立。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正处在多元化的变革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个时期,美元充当主要国际货币不仅是因为美国拥有雄厚的黄金储备,美元有能力与黄金挂钩,而且还因为美国在全球贸易和GDP中都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因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时至今日,美国仅占全球贸易的10% 不到和全球GDP 的15%,但美元仍占到全球支付结算的约一半,这就显然不合理了。2002 年欧元的诞生加快了货币多元化的趋势。近20 年来,美元不再是一币独大,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比重开始明显减少。2009 年人民币开始走向国际,比重开始缓步上升,尽管现在的比例不高,但发展趋势还是十分明朗的。
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演进的过程中,主要货币之间必然会长期展开博弈和竞争。从霸主地位走向衰落的货币的货币当局,不惜运用霸凌手段对竞争对手进行所谓制裁,导致后者寻求多种方式保护自身的利益。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经济体的货币当局有必要拥有世界普遍可接受的、价值稳定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来支持其本币的信用,增强和保持其国际清偿能力,有效规避这一长期博弈过程中的风险。黄金以其特有的性质,势所必然地会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发挥信用基础、清偿能力和避险手段的功能。正因为如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央行购入了黄金,2016 国际货币的价值来源 年有8国央行,2018 年增至19 国央行。自2011 年以来,全球央行从黄金卖方转变为黄金买方,连续9 年净买入;
2018 年净买入656 吨,2019 年上半年则净买入374 吨。黄金已成为全球央行的第三大官方储备资产,占比达到10%,而在2000 年时这一比重则不超过3%。展望未来,纸币本位下的货币贬值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发展,将增强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截至2019 年7 月,尽管近年来不断增持,中国央行持有黄金达到1936.5 吨;但黄金储备占总的国际储备的比例仅为2.7%,与庞大的外汇储备、可观的GDP 总量和贸易投资总量相比显然是不匹配的。未来我国有必要继续增持黄金和提升其占比,以进一步增强我国国际清偿能力和避险能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更为坚实的信用基础。
国际货币的价值来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352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56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5692号
从霸权到共存:世界货币体系百年变局
重建美元霸权的关键是构建美元的需求函数——即为什么需要美元,以及创造美元的排他性需求,初期的重建与“石油美元”有很大关系,后来“欧洲美元”(Eurodollar)市场的空前发展也起到了支撑作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防范货币危机,保持汇率低估以实现贸易顺差,新兴市场国家开始积累外汇储备,绝大多数都是美元或其它高流动性的美元安全资产(如国债或MBS),它们形成了一个闭环——银行创造欧洲美元,OPEC、日本和中国等贸易盈余国家再用美元购买非货币美元安全资产。这就是所谓的“布雷顿森林体系II”(图3)。
图3:从布雷顿森林体系II到布雷顿森林体系Ⅲ
资料来源:Zoltan P.,2022,Money, Commodities, and Bretton WoodsIII,,Credit Suisse,31 March.
国际货币体系的切换并不是线性的。美元价值(物价、汇率、利率)的不稳定、地缘政治冲突或美国金融动荡都可能危及这一体系的持续性。2008年金融危机+2020年新冠疫情+2022年地缘政治“三重冲击”或加速这一拐点的到来。